Company Name: Tianjin Shengfa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obile Phone: 86-16600237486
Email: chris@dyessf.com
Website: www.dyessf.com
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亟待加速 |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不断增加,历史堆存量累计达到数百亿吨。尽管近年来典型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面对与日俱增的固废,生态环境部正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 10月2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介绍说,“十四五”以来,多部门联合推动各地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取得突出成果。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每年综合利用超6000万吨煤矸石对煤矿采空区、沉陷区等开展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云南昆明利用磷石膏超过1400万吨,用于磷矿石采砊回填生态修复和复垦。浙江台州探索构建“蓝色循环”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模式,每年回收的超2200吨海洋塑料垃圾,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持续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2012年以来规范处理企业共拆解处理约9亿台废电器,约产出1200万吨废塑料、废金属等进入下游企业再生利用。 “2023年,我国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22.5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3.32%,较2012年提高了10.52个百分点。”郭伊均表示。 然而,与庞大的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以及历史堆存量相比,我国固废利用依然任重道远。据工业固废网数据,2023年,我国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赤泥、冶炼渣等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达42.34亿吨,较2012年的35.7亿吨相比增加了18.6%。 “我国每年仍有20亿吨左右的典型大宗工业固废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历史堆存量累计达到数百亿吨,且还在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增加。大量的大宗工业固废堆存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占用大量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资源。”郭伊均坦言。 据了解,目前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品化利用受技术制约、再生产品标准缺失、应用市场和运输半径有限等多重挑战,工业产品化利用量较为有限。 “靠把这些大宗工业固废生产成工业产品还远远不够,亟待在探索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大规模综合利用上下功夫。”郭伊均说,生态环境部将在全面摸清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现状等基本情况基础上,高质量谋划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据介绍,目前生态环境部正按照《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等政策要求,指导各地结合实际,以防范环境风险为重点,寻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积极探索通过井下充填、生态修复、修筑路基等消纳渠道,稳妥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安全规范利用,让环境污染问题不多、环境风险不大的大宗工业固废回到地球循环中去。 “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论证、制定规范、上报备案、主动公开、全程监督的综合利用监管程序。”郭伊均强调,下一步,生态环境部要在查清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现状,确保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认真制定综合利用规程,报上级部门备案认可,同时要主动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严格全过程监督,严防综合利用演变为违规倾倒固体废物,努力探索出几种比较成熟、易于推广的综合利用模式,形成配套的技术规范标准体系,着力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历史堆存总量增幅逐年下降,并朝着堆存总量逐年下降的目标前进。 同时,生态环境部还将开展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堆存场所排查,寻求“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以防范环境风险为重点,指导地方探索通过井下充填、生态修复、路基材料等消纳渠道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赤泥等典型大宗固废安全规范综合利用。加快建筑垃圾和废光伏设备、风机叶片等污染控制规范制定。 |
|
Release time: 2024-10-28 Click: 75 |